【资料图】
有人说,人生就是一场旅行,在这场旅行中,我们会不断遇见新的旅伴,但在同行一段旅程后,我们又将与他们分别,各自踏上新的旅程。这段话让我回忆起老校长。
老校长姓何,我称呼他“何校长”,也有人称呼他“何专家”“何爷爷”。称他“何专家”的是业界同行,出于对他办学的认可;称他“何爷爷”的是学校年轻一辈,这样称呼起来更感亲切。
何校长今年85岁,在学校工作51年,担任校长25年,一直很重视日常课堂教学。在重庆树人凤天小学工作时,我是教导主任兼科研室主任,每天抱着书本穿过连接教学楼的走廊,时常看见那个提着凳子走向教室的身影。我知道,何校长又去听课了,心里有一丝紧张,但没有害怕,因为我已经把今天的课准备好了,内心甚至很希望何校长来听课、指导。有时候,他提着凳子朝我的办公室大声喊:“廖娟,走,到教室听课去。”此时我便跟着他,提着凳子走进教室去学习、去研究。
因为何校长经常不打招呼就走进教室听课,每个老师都很紧张,不知道今天何校长会不会来。于是大家养成了一个习惯,一定要在前一天更加精心地备课,为第二天的教学做足准备。
许多年过去了,何校长早已卸任,我也离开了凤天小学,但学校走廊上那个提着凳子走向教室的身影一直印刻在记忆中。
还有一件事我记得清楚,何校长批评人很讲究“艺术”。那一年,我顶岗担任学校教导主任,很快便拟订了一份工作计划向何校长汇报。办公室内,何校长戴上眼镜仔细看了我的计划,然后对我说:“嗯,行动力不错!”得到何校长的肯定我心里有一丝得意,接着他又对我说:“你看,这一段指导思想中,这句是否应结合学校实际来谈,才更能突出学校的特色 ……”我听后脸上有些发热,因为只有这句话是从其他文件中摘录下来的,的确没有结合学校实际来考虑。面对眼前这位头发花白的老校长,我很是佩服。对计划中不缜密的地方,他没有直接批评,而是通过悉心指导给我指出改进的方向,让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切合实际制订计划。
还有一件事也令我惭愧。有一次准备上交材料,我把材料打印出来后,快速地把纸页竖起来在桌面上戳了两下,又将纸页横着戳了两下,随后拿起订书机在纸页左上角斜着订了一颗订书钉。何校长看到后笑着对我说:“这种要上交的材料一般要订两颗订书钉,并且最好等距离,两颗钉要在一条平行线上。”他一边说,一边用手在纸页左边比了比,“应该就在这个位置”。何校长又一次给予我指导。从那以后,我懂得了教师的每一个行为都不能随随便便。
何校长很爱学习,虽然两鬓斑白,但思维敏捷,善于总结提炼。一次我与何校长在办公室谈工作,他正在读一篇文章,便结合学校当前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想法。他对我说,要经常阅读报刊,要不断思考、不断总结,这样才能了解教育政策,把握教育发展方向。我听了连连点头。
我与何校长共事8年,他在工作上一直很讲究,从来不敷衍。我曾得到他不少指导和帮助,特别是在指导、激励教师以及待人接物和带领团队方面,令我终身受益。
(作者单位系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沙磁小学校)
Copyright © 2015-2023 非洲评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8 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